米乐M6街头分类垃圾箱遭“冷遇”有效分离形同虚设
栏目:米乐M6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2-27
 米乐晚报讯 (记者 苏羽 刘一单 摄影报道) 近期,我市已经进入创卫的关键时刻,就在全市市民为环卫贡献一份力量的同时,环卫部门为市区增添了新型的垃圾箱。据介绍,此次他们购买了1000个垃圾箱,城区内主干道约100米一个,次干道根据实际情况安装,5月底前城区内已安装完200余个。  新式垃圾箱设计精美,而且增添了新的垃圾分类项目,但记者查看发现,几乎所有的垃圾箱都未能发挥真正的“分类”作用,废纸

  米乐晚报讯 (记者 苏羽 刘一单 摄影报道) 近期,我市已经进入创卫的关键时刻,就在全市市民为环卫贡献一份力量的同时,环卫部门为市区增添了新型的垃圾箱。据介绍,此次他们购买了1000个垃圾箱,城区内主干道约100米一个,次干道根据实际情况安装,5月底前城区内已安装完200余个。

  新式垃圾箱设计精美,而且增添了新的垃圾分类项目,但记者查看发现,几乎所有的垃圾箱都未能发挥真正的“分类”作用,废纸、饮料瓶、餐盒、瓜皮等垃圾混在一起堆在了一起。虽然我市早已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政策,但大部分市民并没有养成分类丢掷垃圾的良好习惯,路边的分类垃圾箱并没有做到物尽其用。

  6月1日下午,记者走访市中区青檀路、文化路、建设路以及解放路等多条路段调查发现,市区的沿途垃圾箱共有两类,一类为广告箱式分类垃圾箱;另一类为稍大些的绿色塑料垃圾箱。其中有两个垃圾桶的为分类式,在青檀路上此类垃圾箱居多,这类垃圾箱左右两侧有两个桶身,上面分别写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箱体中间还有一个圆孔写着“灭烟处”,有“烟灰缸”功能。从环卫工人处得知,这些新型垃圾箱都是刚更换的。

  记者随机查看了3个垃圾箱,发现“可回收物”的内筒中放有果皮、包装袋等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而“不可回收”桶内有很多一次性餐具、早餐袋等白色垃圾,这些白色垃圾也确实不可回收。文化路上也有类似的垃圾箱,尽管在箱体上写着“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但左右两个桶内的垃圾没有明显区别,都是以食品类垃圾为主。

  在君山路上一个公交站点处,一位刚刚走下公交车的男士随手将一个豆浆塑料杯扔进了不可回收垃圾箱中。当记者问他是否了解垃圾分类时,这位男士不屑地笑着说:“扔进去就不错了,哪儿有时间分类。”记者在这个公交车站点停留短短几分钟,就有3位市民将吃剩的早点随手扔进可回收垃圾箱内。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市区不少垃圾箱存在严重破损现象,其中分类式垃圾箱损坏较为严重,以振兴路某小区附近的一处垃圾箱为例,该处垃圾箱的箱门已经无法关闭米乐M6,导致垃圾外溢,市民无奈,只得将垃圾扔到垃圾箱外。

  家住胜利社区的周女士告诉记者,她和丈夫两人早午餐都在单位吃,只有晚上回家做一顿饭,平时每天约有一公斤左右的厨余垃圾。“刚住进来的时候,我还会把垃圾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将玻璃、大件的金属捡出来,方便清洁工人收拾。后来发现小区单元楼楼下只有一个垃圾箱,大家都是随便乱扔的,慢慢就‘随波逐流’了。”周女士说。

  周女士表示,看到当天的晚报报道环卫工人清理垃圾时被炸伤,她深表同情。“我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以后像电池、灯泡、打火机等危险品不会随便乱扔了,起码不能和厨余垃圾混淆在一起。”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市民处理垃圾的方式和周女士大同小异,尤其在一些没有分类垃圾箱的老旧社区。据统计,每人平均一天产生0.5公斤左右的生活垃圾,按照家庭平均3人计算,一个家庭日均产生垃圾1.5公斤,其中有一半左右是菜叶剩饭、果皮茶渣等厨余垃圾,另外则是可回收废品,然而,这些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废品,都没有得到有效分离和回收再利用。

  在采访中很多市民都不清楚垃圾分类的相关常识,那么环卫工人是否知晓这些常识呢?记者先后询问了多名环卫工人,他们均称不太清楚什么是垃圾分类。其中一名环卫工人则告诉记者,平时在清理垃圾箱时都是将垃圾混装在一起的。

  在车站路公交车站牌处随机采访时,有市民说:“能卖废品换钱的都是可回收的,不能卖钱的应该都是不可回收的。”还有市民说,“市区道路两侧设立的垃圾箱有‘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识,但我并不知道垃圾该如何分类,每次将生活垃圾都统统装袋,然后一起扔进垃圾箱。”

  “街头的垃圾箱本来是供市民扔果皮纸屑等垃圾用的,现在这里面乱七八糟的米乐M6,沿街门店也把剩饭剩菜往里面扔。其实我也不知道哪是可回收的,哪是不可回收的,不求市民将垃圾分类,只要大家能将垃圾扔进垃圾箱,我们的工作就轻松多了。”说起垃圾分类,正在振兴路上一处垃圾中转站工作的环卫工人说。

  尽管很多市民和环卫工人不关注垃圾分类,但是记者看到拾荒者在垃圾箱内拾走的都是可回收垃圾。当晚,记者在文化路上看到,一名提着袋子的拾荒者在垃圾箱里捡出了易拉罐、饮料瓶和包装用纸、纸盒等。“我不懂什么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能卖钱的我就捡出来米乐M6,这些废纸和塑料都能卖。”

  在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即使有分类垃圾箱,但垃圾车和环卫工人在清理垃圾箱时也是将垃圾混装在一起。垃圾分类工作,如今为何面临着如此尴尬?

  记者采访市环卫部门得知,我市每天的垃圾处理量在上千吨以上,因为目前我市在垃圾的分类收集、综合处置和循环利用方面尚未突破,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比较单一。现在我市的垃圾处理模式是,每天环卫工将垃圾从垃圾箱转运到中转站,然后并没有经过任何分类,直接经过压缩后,将垃圾统一装到封闭的大垃圾车里,运往垃圾处理场填埋。

  但是环卫部门认为,垃圾分类处理是大趋势,要破解垃圾分类的尴尬,除了群众要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外,还需要健全制度来约束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相关分类处理设备要配置到位。如果在垃圾分类的收集、运输、处理、循环再利用等环节也做到环环紧扣,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推广、实现垃圾分类,最重要的是提高市民的意识。”市中环卫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实现垃圾分类要从理念抓起,让市民理解为什么要分类、怎样分类,提升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水平,从而鼓励市民垃圾分类的行为。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影响以及现有处理方式的要求,分离不同类别的若干种类。

  1、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为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

  2、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

  4、普及环保与垃圾的知识,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8/106597009】

  2日上午,市中区振兴路和文化路交叉口一家宾馆附近,一配电箱突然着火,现场电火花噼里啪啦,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将火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据供电部门工作人员分析,起火原因可能与配电箱连接线路老化有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