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分类效果不理想原因何在?记者深入小区翻看垃圾桶
栏目:米乐M6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2-16
 米乐垃圾分类在宁波五年有余,近日,金报记者发出问卷调查,面对“垃圾分类有必要吗”的提问,尽管每位受访者都表示“有必要”,但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过半受访者仍不能准确分类垃圾。“坚持过一阵,后来就偷懒了。”在记者入户调查时,市民小余的说法也折射出不少宁波市民对垃圾分类“知易行难”的态度(详见本报8月28日A2版)。  为了扩大调查范围,连日来,金报记者兵分数路,走进紫郡花园、上上城、金域国际、金地

  米乐垃圾分类在宁波五年有余,近日,金报记者发出问卷调查,面对“垃圾分类有必要吗”的提问,尽管每位受访者都表示“有必要”,但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过半受访者仍不能准确分类垃圾。“坚持过一阵,后来就偷懒了。”在记者入户调查时,市民小余的说法也折射出不少宁波市民对垃圾分类“知易行难”的态度(详见本报8月28日A2版)。

  为了扩大调查范围,连日来,金报记者兵分数路,走进紫郡花园、上上城、金域国际、金地东御、四季云顶、白鹤新村、黄鹂新村、国泰花园、青林湾等小区,调查眼下宁波城区内垃圾分类施行的真实情况,记者发现居民在垃圾分类意识上,远没有达到普及的那么广泛。

  四季云顶小区,保洁员要经常翻垃圾,从其他垃圾中把厨余垃圾找出来。记者薛曹盛摄

  紫郡花园、上上城、金域国际都在鄞州潘火街道,走进紫郡花园,崭新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随处可见,但事实上,这些小区仍未实施垃圾分类,不管是厨余垃圾还是纸板、泡沫、塑料、玻璃瓶等垃圾,全都一股脑儿扔在一个垃圾桶里。

  在紫郡花园14幢楼下,放置着两只橙色半人高的塑料大垃圾桶。晚上6点多,正是居民晚饭后集中下楼扔垃圾的时候,大家提着各式各样的垃圾袋,整个扔在大垃圾桶里米乐M6。

  记者打开其中一袋垃圾,发现里面有米饭、鱼刺、菜叶等厨余垃圾,还有用过的纸巾、啤酒瓶、尿不湿、枯萎的玫瑰花、快递包装袋等其他多种垃圾。

  上上城小区主干道两旁放的都是绿色厨余垃圾桶,但垃圾桶里扔着的不仅仅是厨余垃圾,还有奶粉桶、旧枕头、鸡蛋壳、外包装等各种垃圾。记者蹲点观察了半小时左右,发现居民并未将垃圾分类,而是直接扔到厨余垃圾桶里。金域国际的情况也是类似。

  一位家住上上城的女业主说,小区里放的都是这种绿色厨余垃圾桶,没有人引导说这桶只能扔厨余垃圾,所以大家就把垃圾全都扔在一个垃圾桶里了,没有进行分类。她还说,目前小区也没有发放厨余垃圾袋。

  高新区梅福社区的金地东御,无论是小区广告宣传栏,还是电梯里的电子显示屏,到处挂着“垃圾分类”的宣传牌。每个楼层的一楼,都放置着两个垃圾桶,一个是绿色的“厨余垃圾”桶,一个是黑色的“其他垃圾”桶。

  记者翻开了四个垃圾桶,发现情况远没有想象的美好。在5号楼前的一只厨余垃圾桶,垃圾并不多,只有一个很大的包装袋,隔壁的“其他垃圾”桶里,除了一堆纸盒外,还有不少果皮。3号楼下同样也是所有垃圾混淆在一起,记者从满满的其他垃圾桶翻出了一半以上的厨余垃圾。

  白鹤新村、黄鹂新村都是典型的老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这里最常见的也是绿黑两色垃圾桶。可能饭点刚过,几乎每个垃圾桶里都有快餐盒,都是直接套在塑料袋里就丢弃了,并没有分门别类。记者连看了四五处,尽管有醒目的分类标识,但分类效果仍然差强人意。

  除了相对较为显眼的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红色有害垃圾桶和蓝色可回收垃圾桶的存在感就没有那么强了,记者发现,一个小区内,通常红蓝两色垃圾桶的数量较少,每色大多在1-3个,有些摆放在小区出入口的位置,有些摆放在垃圾房内。拿青林湾小区来说,有的红色垃圾桶里虽然有计算机、日光管等正确分类的垃圾,可也有塑料杯、纸盒等“放错地方”的垃圾。

  在上上城小区,厨余垃圾桶里塞满了泡沫箱、枕头、厨余垃圾、厕所垃圾等。记者贺艳摄

  记者在2幢楼一层看到,5个垃圾桶放置在一侧,其中三个绿色桶装厨余垃圾,两个黑色桶装其他垃圾。绿色桶里的厨余垃圾中,有不少是生活垃圾。其中一个桶里有6个垃圾袋,但垃圾袋五花八门,大多没有使用专门的厨余垃圾袋。

  冯先生入住小区一年多,每季度都会去物业领厨余垃圾袋。“一天一个根本不够用,有时候就会用自家买的垃圾袋。”

  记者从物业登记的信息中看到,小区里不少居民并没有领取厨余垃圾袋。以2幢为例,该楼有112户,但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就有四十多户没有领取。

  物业工作人员说,没有领取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空置房,一类是群租房。如果常住的居民,我们一般都会提醒他们来领取。“对垃圾分类,保洁员看到了都会提醒。小区里还有楼道志愿者,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的确,还有五分之二这样的厨余垃圾袋和分类垃圾桶没有发放出。”在金地东御小区物业管理处的一个房间里,记者看到了很多没有发放出去的垃圾袋和垃圾桶,工作人员如是回答。

  而黄鹂社区,厨余垃圾袋是按编号分发,主要是在墙门楼道贴通知,居民上门来领取。社区工作人员说,从目前统计数据看,超九成的分类垃圾袋被领走,但遗憾的是使用率不高,有的居民只是囤在家里,另作他用。

  黄鹂新村的有害垃圾桶中有被丢弃的日光灯管,可也有本应“去”可回收垃圾桶的玻璃酒瓶。记者陈嫣然摄

  “为了让居民使用厨余垃圾袋,我们甚至会夸大说辞,告诉他们这种垃圾袋短时间内就会降解,不适合储存,但还是没人听得进去。”

  白鹤新村一居民楼下,有居民下楼丢垃圾,只见她左右手各提一个小垃圾袋,顺手扔进面前的两个垃圾桶,根本没看是否扔对。“做垃圾分类,主要看赶不赶时间了!”这位居民说,曾经领过小区发的分类垃圾袋、垃圾桶,但自己一直没有使用。“现在天热,每天要倒垃圾,发下来的垃圾袋太大了,根本装不满,觉得太浪费就改用菜场买菜送的小垃圾袋了,我们邻居都是这样的。”

  “去年,小区里分了垃圾桶和垃圾袋,我领了3个季度的厨余垃圾袋,前阵子没及时去领,社区的人还特意打电话给我,让我快点去领。”在青林湾小区,一名业主简单地说了自己家的分类办法,“厨余垃圾我还是分得比较仔细的,知道餐巾纸、牙签这类都不能放进去,但老实说,换个垃圾袋,就没那么仔细了,反正也扫不了码,谁也不会知道是哪家丢的。”

  “我早上五点半上班,然后负责清理70多个垃圾桶,每天都忙不完,所以根本没有时间把垃圾一样一样分拣。”他透露,如果是纸板箱、饮料罐子、衣服类的东西,他会整理出来单独放置。

  他认为,就目前这种现状,真正要把垃圾分拣开来,像金地这样的小区,至少需要两三个分拣人员。

  “有的居民做得挺好,都是用专门的厨余垃圾袋装的,有些人就不讲究了。”杨师傅今年70岁,在四季云顶小区处理垃圾分类有一年多了。每个垃圾桶,他都会仔细看一遍,再做一次分类,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

  现场,他从绿色桶中拣出两个饮料瓶,甚至还有破损的小玩具,而黑色塑料袋中有一袋剩菜剩饭却被倒入了“其他垃圾”。

  “垃圾桶空的时候还好,满的时候,大家就顾不上分类了,哪里可以扔就扔哪里。”每天,杨师傅6点左右就要干活了,一直忙乎到下午四五点。

  每次,杨师傅需要将垃圾桶里的垃圾再搬到位于小区东侧的垃圾处理点。“重的时候,一桶就有七八十斤,两桶根本拉不动。”杨师傅刚处理完2幢楼下的垃圾,就接到物业的电话。“你看,电线幢楼下的垃圾满了。”

  记者随杨师傅来到垃圾处理点,现场放着18个垃圾桶,7个是绿桶。“纸箱、塑料瓶之类可回收的,我会专门收起来。”杨师傅一边说着,一边从环保袋中拣出三个饮料瓶。

  上午10点50分左右,刚好有一辆“厨余垃圾收运车”开进小区。穿着工作服的小伙子将绿色桶放置在车厢后部,启动开关,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

  “大家的习惯慢慢在转变,现在厨余垃圾基本上都能分类,但有时候也能看到一些生活垃圾混在其中。看到了,我就会拣出来,不然我们会被罚款的。”小伙说。

  位于范江岸社区的国泰花园,早在很多年前就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且在今年住户陆续领到了分类垃圾袋、两个垃圾桶,一段时间下来在意识上有了增强,但行动上仍然无法长期坚持。

  “彻底做好垃圾分类,目前看来还是比较困难。”小区物业负责人李主任告诉记者,其实物业也会提醒居民什么垃圾扔哪里,但有的人不听,甚至都不用分类垃圾袋,搞得他们也很无奈。早晚巡查的时候,发现垃圾“一锅粥”,物业工作人员会有意识地分拣下,但仍然是杯水车薪,根本没办法全部弄好。

  “垃圾是分开清运,每天早上6点半到7点左右厨余垃圾拉到后门就会有人拉走,然后稍晚些再拉其他垃圾。”李主任也坦言,现在小区就2个保洁员,工作量很大,既要负责楼里小广告等清理、绿道清洁,再做垃圾分类实在是没有太多时间。

  采访中,还有社区工作人员透露,尽管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清运,但也会遇到搞不清谁来管的状况。比如,居民把垃圾扔在了垃圾桶外,就变成了“两不管”的垃圾,谁也不运了。

  “相比之前,5000户居民渐渐理解垃圾分类,但意识还是不够。”黄鹂社区相关负责人坦言,自去年6月小区垃圾房改造,到今年6月起社区志愿者挨家挨户入户指导垃圾分类工作,甚至每天早上7点半到8点、晚上6点30分到7点30分,派志愿者站在垃圾房旁现场指导,推广才有了一定效果,“黄鹂社区实行的是准物业,每户每年的物业费才60元,若是将人力物力向垃圾分类倾斜,并不现实,要想真正实现垃圾分类仍然任重道远。”

  不少物业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分析,居民对垃圾分类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很多,其一就是对清运环节不信任,“事实上也是如此,有些保洁员贪图省事,会将垃圾混装混运,就算发现,顶多也就是提醒下,真罚款吗?本来工资就不高,再罚就没人干活了。”

  “光这两三个月,我们就在垃圾分类上花了3万多元。”范江岸社区的工作人员说,钱花下去,好像打了水漂,可是不花钱,更没有效果。如何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是社区和物业最头疼的课题。

  他们告诉记者,为了督促居民对厨余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有些小区还配有专门的扫码员,有的是小区志愿者,有的是保洁员,“说实在的,检查垃圾真的很不容易,强忍着恶心,扫一袋,拿7毛钱,一个月下来,也就20多元,有这个工夫,还不如卖几个纸箱挣钱。”

  “所以归根到底,居民的自觉很重要,共同有这个意识,才能搞好垃圾分类。”工作人员总结道。

  垃圾分类在宁波五年有余,近日,金报记者发出问卷调查,面对“垃圾分类有必要吗”的提问,尽管每位受访者都表示“有必要”,但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过半受访者仍不能准确分类垃圾。“坚持过一阵,后来就偷懒了。”在记者入户调查时,市民小余的说法也折射出不少宁波市民对垃圾分类“知易行难”的态度(详见本报8月28日A2版)。

  为了扩大调查范围,连日来,金报记者兵分数路,走进紫郡花园、上上城、金域国际、金地东御、四季云顶、白鹤新村、黄鹂新村、国泰花园、青林湾等小区,调查眼下宁波城区内垃圾分类施行的真实情况,记者发现居民在垃圾分类意识上,远没有达到普及的那么广泛。

  四季云顶小区,保洁员要经常翻垃圾,从其他垃圾中把厨余垃圾找出来。记者薛曹盛摄

  紫郡花园、上上城、金域国际都在鄞州潘火街道,走进紫郡花园,崭新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随处可见,但事实上,这些小区仍未实施垃圾分类,不管是厨余垃圾还是纸板、泡沫、塑料、玻璃瓶等垃圾,全都一股脑儿扔在一个垃圾桶里。

  在紫郡花园14幢楼下,放置着两只橙色半人高的塑料大垃圾桶。晚上6点多,正是居民晚饭后集中下楼扔垃圾的时候,大家提着各式各样的垃圾袋,整个扔在大垃圾桶里。

  记者打开其中一袋垃圾,发现里面有米饭、鱼刺、菜叶等厨余垃圾,还有用过的纸巾、啤酒瓶、尿不湿、枯萎的玫瑰花、快递包装袋等其他多种垃圾。

  上上城小区主干道两旁放的都是绿色厨余垃圾桶,但垃圾桶里扔着的不仅仅是厨余垃圾,还有奶粉桶、旧枕头、鸡蛋壳、外包装等各种垃圾。记者蹲点观察了半小时左右,发现居民并未将垃圾分类,而是直接扔到厨余垃圾桶里。金域国际的情况也是类似。

  一位家住上上城的女业主说,小区里放的都是这种绿色厨余垃圾桶,没有人引导说这桶只能扔厨余垃圾,所以大家就把垃圾全都扔在一个垃圾桶里了,没有进行分类。她还说,目前小区也没有发放厨余垃圾袋。

  高新区梅福社区的金地东御,无论是小区广告宣传栏,还是电梯里的电子显示屏,到处挂着“垃圾分类”的宣传牌。每个楼层的一楼,都放置着两个垃圾桶,一个是绿色的“厨余垃圾”桶,一个是黑色的“其他垃圾”桶。

  记者翻开了四个垃圾桶,发现情况远没有想象的美好。在5号楼前的一只厨余垃圾桶,垃圾并不多,只有一个很大的包装袋,隔壁的“其他垃圾”桶里,除了一堆纸盒外,还有不少果皮。3号楼下同样也是所有垃圾混淆在一起,记者从满满的其他垃圾桶翻出了一半以上的厨余垃圾米乐M6。

  白鹤新村、黄鹂新村都是典型的老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这里最常见的也是绿黑两色垃圾桶。可能饭点刚过,几乎每个垃圾桶里都有快餐盒,都是直接套在塑料袋里就丢弃了,并没有分门别类。记者连看了四五处,尽管有醒目的分类标识,但分类效果仍然差强人意。

  除了相对较为显眼的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红色有害垃圾桶和蓝色可回收垃圾桶的存在感就没有那么强了,记者发现,一个小区内,通常红蓝两色垃圾桶的数量较少,每色大多在1-3个,有些摆放在小区出入口的位置,有些摆放在垃圾房内。拿青林湾小区来说,有的红色垃圾桶里虽然有计算机、日光管等正确分类的垃圾,可也有塑料杯、纸盒等“放错地方”的垃圾。

  在上上城小区,厨余垃圾桶里塞满了泡沫箱、枕头、厨余垃圾、厕所垃圾等。记者贺艳摄

  记者在2幢楼一层看到,5个垃圾桶放置在一侧,其中三个绿色桶装厨余垃圾,两个黑色桶装其他垃圾。绿色桶里的厨余垃圾中,有不少是生活垃圾。其中一个桶里有6个垃圾袋,但垃圾袋五花八门,大多没有使用专门的厨余垃圾袋。

  冯先生入住小区一年多,每季度都会去物业领厨余垃圾袋。“一天一个根本不够用,有时候就会用自家买的垃圾袋。”

  记者从物业登记的信息中看到,小区里不少居民并没有领取厨余垃圾袋。以2幢为例,该楼有112户,但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就有四十多户没有领取。

  物业工作人员说,没有领取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空置房,一类是群租房。如果常住的居民,我们一般都会提醒他们来领取。“对垃圾分类,保洁员看到了都会提醒。小区里还有楼道志愿者,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的确,还有五分之二这样的厨余垃圾袋和分类垃圾桶没有发放出。”在金地东御小区物业管理处的一个房间里,记者看到了很多没有发放出去的垃圾袋和垃圾桶,工作人员如是回答。

  而黄鹂社区,厨余垃圾袋是按编号分发,主要是在墙门楼道贴通知,居民上门来领取。社区工作人员说,从目前统计数据看,超九成的分类垃圾袋被领走,但遗憾的是使用率不高,有的居民只是囤在家里,另作他用。

  黄鹂新村的有害垃圾桶中有被丢弃的日光灯管,可也有本应“去”可回收垃圾桶的玻璃酒瓶。记者陈嫣然摄

  “为了让居民使用厨余垃圾袋米乐M6,我们甚至会夸大说辞,告诉他们这种垃圾袋短时间内就会降解,不适合储存,但还是没人听得进去。”

  白鹤新村一居民楼下,有居民下楼丢垃圾,只见她左右手各提一个小垃圾袋,顺手扔进面前的两个垃圾桶,根本没看是否扔对。“做垃圾分类,主要看赶不赶时间了!”这位居民说,曾经领过小区发的分类垃圾袋、垃圾桶,但自己一直没有使用。“现在天热,每天要倒垃圾,发下来的垃圾袋太大了,根本装不满,觉得太浪费就改用菜场买菜送的小垃圾袋了,我们邻居都是这样的。”

  “去年,小区里分了垃圾桶和垃圾袋,我领了3个季度的厨余垃圾袋,前阵子没及时去领,社区的人还特意打电话给我,让我快点去领。”在青林湾小区,一名业主简单地说了自己家的分类办法,“厨余垃圾我还是分得比较仔细的,知道餐巾纸、牙签这类都不能放进去,但老实说,换个垃圾袋,就没那么仔细了,反正也扫不了码,谁也不会知道是哪家丢的。”

  “我早上五点半上班,然后负责清理70多个垃圾桶,每天都忙不完,所以根本没有时间把垃圾一样一样分拣。”他透露,如果是纸板箱、饮料罐子、衣服类的东西,他会整理出来单独放置。

  他认为,就目前这种现状,真正要把垃圾分拣开来,像金地这样的小区,至少需要两三个分拣人员。

  “有的居民做得挺好,都是用专门的厨余垃圾袋装的,有些人就不讲究了。”杨师傅今年70岁,在四季云顶小区处理垃圾分类有一年多了。每个垃圾桶,他都会仔细看一遍,再做一次分类,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

  现场,他从绿色桶中拣出两个饮料瓶,甚至还有破损的小玩具,而黑色塑料袋中有一袋剩菜剩饭却被倒入了“其他垃圾”。

  “垃圾桶空的时候还好,满的时候,大家就顾不上分类了,哪里可以扔就扔哪里。”每天,杨师傅6点左右就要干活了,一直忙乎到下午四五点。

  每次,杨师傅需要将垃圾桶里的垃圾再搬到位于小区东侧的垃圾处理点。“重的时候,一桶就有七八十斤,两桶根本拉不动。”杨师傅刚处理完2幢楼下的垃圾,就接到物业的电话。“你看,电线幢楼下的垃圾满了。”

  记者随杨师傅来到垃圾处理点,现场放着18个垃圾桶,7个是绿桶。“纸箱、塑料瓶之类可回收的,我会专门收起来。”杨师傅一边说着,一边从环保袋中拣出三个饮料瓶。

  上午10点50分左右,刚好有一辆“厨余垃圾收运车”开进小区。穿着工作服的小伙子将绿色桶放置在车厢后部,启动开关,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

  “大家的习惯慢慢在转变,现在厨余垃圾基本上都能分类,但有时候也能看到一些生活垃圾混在其中。看到了,我就会拣出来,不然我们会被罚款的。”小伙说。

  位于范江岸社区的国泰花园,早在很多年前就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且在今年住户陆续领到了分类垃圾袋、两个垃圾桶,一段时间下来在意识上有了增强,但行动上仍然无法长期坚持。

  “彻底做好垃圾分类,目前看来还是比较困难。”小区物业负责人李主任告诉记者,其实物业也会提醒居民什么垃圾扔哪里,但有的人不听,甚至都不用分类垃圾袋,搞得他们也很无奈。早晚巡查的时候,发现垃圾“一锅粥”,物业工作人员会有意识地分拣下,但仍然是杯水车薪,根本没办法全部弄好。

  “垃圾是分开清运,每天早上6点半到7点左右厨余垃圾拉到后门就会有人拉走,然后稍晚些再拉其他垃圾。”李主任也坦言,现在小区就2个保洁员,工作量很大,既要负责楼里小广告等清理、绿道清洁,再做垃圾分类实在是没有太多时间。

  采访中,还有社区工作人员透露,尽管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清运,但也会遇到搞不清谁来管的状况。比如,居民把垃圾扔在了垃圾桶外,就变成了“两不管”的垃圾,谁也不运了。

  “相比之前,5000户居民渐渐理解垃圾分类,但意识还是不够。”黄鹂社区相关负责人坦言,自去年6月小区垃圾房改造,到今年6月起社区志愿者挨家挨户入户指导垃圾分类工作,甚至每天早上7点半到8点、晚上6点30分到7点30分,派志愿者站在垃圾房旁现场指导,推广才有了一定效果,“黄鹂社区实行的是准物业,每户每年的物业费才60元,若是将人力物力向垃圾分类倾斜,并不现实,要想真正实现垃圾分类仍然任重道远。”

  不少物业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分析,居民对垃圾分类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很多,其一就是对清运环节不信任,“事实上也是如此,有些保洁员贪图省事,会将垃圾混装混运,就算发现,顶多也就是提醒下,真罚款吗?本来工资就不高,再罚就没人干活了。”

  “光这两三个月,我们就在垃圾分类上花了3万多元。”范江岸社区的工作人员说,钱花下去,好像打了水漂,可是不花钱,更没有效果。如何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度,是社区和物业最头疼的课题。

  他们告诉记者,为了督促居民对厨余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有些小区还配有专门的扫码员,有的是小区志愿者,有的是保洁员,“说实在的,检查垃圾真的很不容易,强忍着恶心,扫一袋,拿7毛钱,一个月下来,也就20多元,有这个工夫,还不如卖几个纸箱挣钱。”

  “所以归根到底,居民的自觉很重要,共同有这个意识,才能搞好垃圾分类。”工作人员总结道。